经常感觉脚麻?医生:除了糖尿病足,还隐藏着7类疾病,及时就医(脚老是发麻)


常有病人会问:“医师,我脚会麻,是不是血路不通?”但事实上,现代西方医学上并没有“血路不通”这个名词。造成脚麻的原因很复杂,病人经常到处寻寻觅觅,在内科、神经科、复健科、骨科、国术馆、中医……之间寻医问药。

医生表示,希望这些因脚麻找寻医师的病人,能先具备正确的观念,“血路不通”不是个病名。

医生分析,之所以会让脚产生麻痺感,约可归因为两大问题:血管障碍或神经障碍。


“血管障碍”引起的脚麻

糖尿病:在足踝专科的领域里,因为血管问题造成脚麻症状,最常见的就是糖尿病患者。因为糖尿病患者极容易在血糖控制不佳的情况下,就像在沙漠中缺乏雨水一般,引发微血管病变,而有麻的感觉。

医生指出,糖尿病会促进血管的老化进而引起动脉硬化,脂肪混合着平滑细胞及钙堆积在血管内壁,造成心血管疾病与周边血管症状如间歇跛行、足部溃疡等疾病。为延后病况恶化,需积极控制血糖、治疗高血脂、戒烟、饮食控制、多做足部运动来防止脚受伤。

动脉硬化:虽然在临床上,病人会因为三高问题(高血压、高血脂、高血糖)引发动脉硬化阻塞到脚的几率很小,但“脚中风”的可能性依然存在。


糖尿病 中风 高血压 脑出血 颈椎病

也有病例是因为创伤引发“急性动脉血管阻塞”,这时就必须在黄金八小时内设法将动脉血管疏通,一旦错过,将使足部组织坏死,面临截肢的痛苦。

静脉栓塞:最常见的是深部静脉阻塞,也就是人们常说的“经济舱症候群”,腿部因为长时间坐着无法伸曲,容易造成深度静脉血栓,症状轻者发生下肢水肿,重者则因为这些血栓块会顺着血流跑到肺部,阻塞肺部血管造成肺栓塞,引起呼吸困难,甚至中风或死亡。

“神经障碍”引起的脚麻

医生提到,除了血管障碍引起脚麻的问题外,事实上,神经系统掌管人体的知觉,当然与此症状有更紧密的相关性,从神经系统的角度来看,区分为两种:


糖尿病 中风 高血压 脑出血 颈椎病

中枢神经系统

中枢神经由脑及脊髓组成,所以引发脚麻情况的病征,最常见的包括“椎间盘突出”和“椎管狭窄症”两种,一旦确认病人脚麻的起因是由中枢神经障碍引起时,会将其转至脊柱外科,让专业医师对症治疗。

周边神经系统

这类神经障碍所呈现的状况又大不相同,可分为2种:

1.糖尿病足周边神经病变:这种状况是比较没有办法治愈的,属于整体性的内科疾病,只能靠自己控制血糖、定期回诊检查。


糖尿病 中风 高血压 脑出血 颈椎病

2.跗管症候群:这是属于足踝专科的领域,许多人都对它认识不深,很容易被误诊为足底筋膜炎或跖痛。跗管症候群的原理,在于胫神经通过踝关节内侧下方到脚的时候,有一个管状通道常因为外伤肿胀、肿瘤压迫或天生体质较窄小,而造成神经传导受阻。

这时候患者就会感到足部麻痛。关键是麻痛的位置,只会发生在脚底及脚盘内侧等远端神经分布的地方,部位非常明确,不会有大腿、小腿都麻的情况产生。

医生说只要轻轻敲击内侧踝关节下方、胫神经通过的地方,病患若有一种类似电流通过的感觉,产生麻痛、灼热感,就可能是跗管症候群。


糖尿病 中风 高血压 脑出血 颈椎病

整体而言,许多附管症候群的问题属于原发性,找不到成因。跗管症候群是可以利用手术来对神经减压治疗的,主要关键在于能否正确诊断出问题,如果只是短期肿胀,有时不开刀亦可获得良好改善。

您还有哪些健康养生方面的问题,头条关注南方健康,三甲医院医生顾问持续为您提供专业的健康知识!


#夏季养生正当时##清风计划#

双脚脚底板发麻疼痛针刺一样

有时早上起床或者坐久了,起身走路时感觉脚底板又麻又刺痛,一般走着走着很快就好了,所以很多人都没当回事。医生提醒,出现这种情况千万别大意,可能是足底筋膜炎找上门了。

什么是足底筋膜炎?足底筋膜炎又称跖筋膜炎,为足底筋膜长期牵拉、摩擦造成的无菌性炎症,以筋膜组织的退行性改变为主,是常见的足跟痛原因之一。高频超声可以对其作出早期诊断,准确、可靠。其超声表现为:足底跖筋膜局限性增厚,以跟骨附着处为主,厚度一般大于4毫米,回声减低,局部稍有肿胀、渗出,彩色多普勒可见少量血流信号。

厦门光亮骨科医院院长郑光亮说,虽然足底筋膜炎是一种自限性疾病,大多数患者可以自愈,但少数患者疼痛可能会持续数月甚至数年,发展为慢性足跟痛。

足底筋膜炎常见的症状是足跟疼痛与不适,压痛点在足底近足跟处,有时压痛较剧烈且持续存在,晨起时疼痛感明显,行走过度时疼痛感加剧。一般而言,疼痛在早晨下床时的第一步最为明显,这主要是因为经过一个晚上的休息,足底筋膜不再负重,处在缩短或阵挛的状态,早晨下床踩地时,会对足底筋膜产生较大幅度的牵拉,从而引起疼痛。行走一段时间后,足底筋膜会变得松弛,症状就会缓解。不过,若过度行走,足底筋膜被牵拉的次数增加,症状又会出现。

诱发足底筋膜炎的原因通常有四种:首先是年龄及性别,往往好发于40岁以上女性患者;其次是肥胖,肥胖会让足底筋膜承受更多的应力;第三,由踝关节背屈受限导致,使足底被迫承受更多不正常的应力;第四,长时间运动引发的疲劳也可能致病。

出现足底筋膜炎时如何处理呢?首先在日常走路时重心从脚跟前移,增加足跟血液循环,减轻足跟压力。同时也可以增加赤足活动(不是赤足跑),在各种地面上赤足以锻炼足部的肌肉和灵活性。还可以尝试推墙动作锻炼脚腕(传统动作),增加脚腕灵活性。平时也可以多穿软底鞋,加强足弓筋膜组织和腿部肌肉锻炼,如前脚掌负重快走或慢跑等。

郑光亮强调,足底筋膜炎和跟骨骨刺不是一回事,足底筋膜炎一般是足弓塌陷、足部畸形,还有鞋垫不合适等原因所致,跟骨骨刺则是由于肥胖、足跟部应力增加,造成足底跟部骨质出现异常突起,出现局限性疼痛。二者常常互为因果关系,因此临床上要注意鉴别,避免误诊误治的发生。

(记者 兰云丝)

来源: 厦门晚报